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快讯

    环球观热点:“无声”巧手创造“非凡”人生|王晓珍:“举手”回馈善意,奋斗传递幸福

    杭州日报来源:2023-04-07 19:58:42

    “我家孩子出生还是第一次剪头发,就是想来讨个好彩头,让世界冠军给他剪个‘金牌头’!”一位塘栖镇居民抱着孩子来到“晓珍发艺”。近日,这样慕名而来理发的附近居民很多。

    而王晓珍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美发组金牌的事,早已通过老顾客的口口相传、媒体的报道,传遍了小镇,大家都为这个漂亮、安静、勤劳的姑娘感到开心。

    为家人的幸福而奋斗


    (资料图片)

    “我从她老店那会就开始在这剪了,算老客户吧!他们剪得好,价格又实惠,有时候他们忙不过来我就在旁边等一会儿,附近居民都很喜欢他们,有的人还会带着孩子来打个招呼什么的。”一位来剪发的阿姨告诉记者,之前他们的店铺叫“华珍发廊”,各取了王晓珍与丈夫董华良名字的一个字,搬了新店才改名为“晓珍发艺”。

    “晓珍技术好,名气大是应该的。”董华良快速地打着手语,望向妻子的眼中满是爱意。

    在晓珍的店里,摆了3束鲜花。两束是省残联与市残联,最后一束则是董华良在3月27日晓珍凯旋之时亲手送上,这也是董华良对妻子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,每逢节日或是想要庆祝的日子,他都会给妻子送礼物。得奖当天,董华良在国内熬着大夜,终于等来了这个激动人心、甚至让他俩都不敢相信的好消息。

    此次比赛,王晓珍在美发组比赛中,在5个小时内完成男士、女士、新娘造型三个模块,内容包括剪发、染色、造型、化学定型、化学改善和特殊的头发处理,最终获得最高分。惊喜背后,董华良更心疼妻子的不易。

    集训期间,晓珍曾因为压力大痛哭,她很希望自己代表中国出去能获得好成绩,却因自我加压而面临崩溃。为此,董华良还特地去集训地点看望了晓珍,为妻子加油。

    此次得奖,晓珍收到的最为珍视的礼物,是上五年级的女儿特地带给妈妈的项链。“她说,妈妈得了世界冠军,自己特别自豪,希望用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一份礼物。”晓珍的婆婆王宝琴很心疼忙碌的儿子、儿媳,平时一直帮两人带着孩子,也常到店里帮两人与顾客沟通,并通过每天需要清洗的毛巾数量,来大致估算两人每天的工作量。

    王晓珍与丈夫董华良的证书墙(部分)

    一般来说,王晓珍夫妇俩都要到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回家,有时甚至凌晨两三点才回家,早上则保持着八点多起床的习惯,因此,总是碰不上女儿。“他们很能吃苦,很心疼,只想多帮衬着点。他们也是想给家里人和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,我们一家人一起就很开心。”王宝琴说。

    两人一起打拼许久,手都因为长期工作有了“职业病”。董华良现在必须戴着手套才能为客人洗头,王晓珍则得了腱鞘炎。

    目前,晓珍夫妇一年开店的营收能达到十多万元,去除店铺租金的四万元,一家人也能过得和和美美。

    帮助更多的聋人获得一技之长

    得了世界冠军,王晓珍并未打算止步。

    目前,王晓珍最大的遗憾是店铺太小,想带徒弟的心愿没有足够的空间支撑。

    这一心愿,主要来自于自己与丈夫的学艺经历。晓珍通过临平区当地的手语翻译韦玉凤和记者说,自己当时是为了自食其力、掌握一门手艺,所以18岁出来学习了理发。幸运的是,当时的师傅也是聋人,因此交流比较方便,丈夫学理发时则是跟着一名健全人,沟通很难,很多都靠他自己摸索。

    在工作之余,她和丈夫还热心于公益事业,经常为村里的老人和残疾人、环卫工人等免费理发。王晓珍表示,这是自己回馈善意的一种方式,很多人帮助了她,她和丈夫也想用“举手之劳”帮助别人。

    “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聋人,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,能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,也能找回自信,还希望可以给家里人创造更好的生活。”王晓珍笑着“说”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
    上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