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楼市突然传来一个重磅消息:
(资料图)
河南、四川、安徽、山东等多省正在酝酿试点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、大力推动商品房现房销售!
与此同时,作为八大党报之一的《经济日报》也在产经页面刊登了《大力推动商品房现房销售》的文章。
房地产现房销售这个举措一旦成真,将对中国楼市产生深远影响,将决定一批人、一批企业的生死!
全力保交楼!多省份将试点现房销售!
据相关媒体报道: 多个省份将现房销售试点,提到了议事日程中。
日前举行的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,相关部门在通报2023年重点工作中明确,河南将以郑州、开封为试点,积极探索预售制度改革和现房销售。此外, 四川、安徽、山东等地近期也提出将试点现房销售。
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的一句话引起业界关注:
“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,继续实行预售的,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,防止资金抽逃,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。”
主管部门明确提及现房销售,表明未来,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面临较大改革空间,现房销售或将成为大势所趋。
在目前市场疲软、开发企业爆雷的状态下,买房人的信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,在此背景下,部分购房需求从期房市场转至现房或二手房市场。
其实早在2018年,住建部曾向广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等六省发函,要求这些省份对商品房预售许可进行深入研究。
近几年来,南京、杭州、苏州等城市曾在部分地块出让时尝试过现房销售,但杭州、南京在推行一段时间后,已暂停这一探索。
近年来,从摇号到现房销售再到竞自持面积,西安的土拍规则进行了多次调整:
竞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或面积、对竞买人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的终止土地出让、当网上竞价达到最高限价90%时,该地块所建商品住房必须现房销售......
预售制度取消将意味着什么?会带来哪些影响?
改革开放以后,为了解决房地产开发资金短缺问题,商品房预售制度由香港传入中国大陆。
“拿地—施工—取得预售证—预售回款—再融资—拍下一块—施工……”形成完整的资金循环体系,七个锅盖盖十个锅的游戏就这样来了。
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,这样的高杠杆,快周转成为开发商快速扩张的不二法门。如今,现房销售对于开发商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,那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?
1、“付款即可入住”维权事件或将减少。
这也意味着,西安人未来买房将有机会购买到现房从而实现“付款即可入住”。
过去,开发商在一层封顶后即可出售商品房,购房者在选择时只能参照沙盘和图纸。交房后,一旦住房和小区绿化与预期存在差距,或者房屋质量出现问题,小区业主还要耗费精力进行维权。
未来,这种情况将不会出现。
现在不少项目还额外花钱建样板房,随着现房销售的到来,购房者或将在在建项目内直接参观样板房。
好与不好,你买的时候基本就能判断。
2、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房荒,部分区域供不应求的情况或将加剧
“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,全面实施现售”,从“预售”到“现售”,往往还有很长的时间,多层小区一般还要1年,高层或许要1年半到2年。
这意味着,住房上市节奏会被延长,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房荒。尤其是近来鲜有土地出让的热门区域,未来一旦有房子入市很可能会重现“一房难求”的现象。
但前面的建议里也表明,全面实施现售会分阶段推进。
第一阶段若干年内保留预售许可,把预售条件的工程形象进度提高至主体结构工程封顶;
第二阶段全面实施现售,并将时间表向社会公布,让房地产行业和社会公众都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房荒会不会出现,就看怎么分阶段推进了。
3、“这几年你买的房子质量或是最差的”或将得到改善
现房销售,对房企来说也是考验——房地产开发企业需注重产品设计、公建配套、房屋质量等因素,提高小区品质来吸引客户,那么你买到的房子的质量基本不会太差。
4、开发商生存更为艰难
商品房开发项目需避免资金链断裂等问题,确保购房者的房款安全。如此一来,一批资金实力低、建设管理差的房企将被逐渐淘汰。
与此同时,预售成本的增加还能推动大型房企实行“住宅+租赁”多元化经营,倒逼部分中小房企。
那么问题来了:中国会逐步取消预售吗?
房地产转折点到来,中国会取消预售吗?
回到前面的问题: 中国会逐步取消预售吗?
有可能!
但可能需要较长的过渡时间,操之过急会让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。估计会分阶段提高预售条件,新老划断,在新拍卖地块中增加“现售”的比重,最终用几年时间实现过渡。
全面取消预售,将成为中国房企并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,加剧小企业退出,房企将巨头化。
这个举措一旦成真,将对中国楼市产生深远影响,将决定一批人、一批企业的生死!